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是在减省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隶书的变体,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盛行于东晋并一直沿用至今。
魏晋之间,凡工楷书者,都称之为善于隶书。《晋书·王羲之传》:“(王)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晋书·李充传》:“充善楷书,妙参钟(繇)索(靖),世咸重之。”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魏晋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仍存隶书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公认为正书之祖,其书可为楷书的代表作。
什么是草书?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最早形成于汉代。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又名“隶草”“古草”,其后发展成为“章草”。正如刘熙载《艺概·书概》所说:“解散隶体,简略书之,此犹未离乎隶也。”“章则劲骨天纵,草则变化无方。”至汉末,张伯英(芝)把章草里面的隶书笔意省去,将上下字体之间的笔势连带、偏旁连接,从而创造出了“今草”。唐代的张旭、怀素在“今草”的基础上,写得更加狂放不羁,称之“狂草”。欣赏草书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