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成为纠正自身缺点的药物
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成为纠正自身缺点的药物针石;习惯埋怨别人的人,所转动的每一个念头,都会成为损害自身修养的利刃长矛。因为前者等于开辟了通向万般善行的道路,后者等于疏浚了诸种恶事的源泉,二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太远了。
【点评】
善恶之源,皆在自身。遇事不断自我反省的人,总能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过失;怨天尤人的人,总把不如意的事情归咎为外界因素,对他人、他事大加指责,其结果是把人际关系越弄越坏,把事情越弄越糟。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怨天尤人,只会让命运更加黯淡。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君子信不以彼易此也。
事业文章都会随着肉体死亡而消失毁灭,但是人的精神却可以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转移,但是人的气节却能千年不朽。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是绝对不会用一时的事业文章、功名富贵去交换永恒的精神气节的。
【点评】
在转瞬即逝的时间之流中,人总想抓住一些永恒的东西。美国现代哲学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一文中曾这样讲:“不朽是人的伟大的精神需要之一。”早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三不朽”之说,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一般认为,“立德”指道德操守,“立功”指事业功绩,“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在这一价值体系中,德、功、言成为超越个体生命局限、超越物质欲求而获得不朽之名与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三不朽”中,不同时期或不同的人也会有所侧重,洪应明显然最重视“立德”,在他看来,前人推崇的“立功”和“立言”甚至都不值得作为终极追求了。客观地说,“三不朽”的实现,需要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作为支撑,对于身处社会底层的贫寒士子,“立功”需要跻身垄断性和风险性极强的官场,“立言”需要主客观具备较高的素质条件,无不显得过于高远,“立德”相对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以实现,自然成为明代高度集权政治下节义之士努力达到“不朽”的最可行方案。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0。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鱼网”二句:《诗经·邶风·新台》中说“鱼网之设,鸿则离之”,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故以“鱼网鸿离”比喻得非所愿。此处则取鸿雁因为贪吃而误入鱼网之意。
“螳螂”二句:语本《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褰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抟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后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渔人设下渔网,原本高飞的大雁落到水边捕鱼吃,却落到了渔网之中;螳螂贪吃眼前的蝉,却不知道黄雀躲在背后,准备乘机吃掉它。机关里面暗藏机关,变故之外又生变故,智术巧诈哪里靠得住呢?
【点评】
渔网本为捕鱼而设,可是鸿雁却落入网中,它是因为贪吃游鱼而自投罗网;螳螂贪吃眼前的鸣蝉,却不知道背后已有黄雀正伺机偷袭。世间危机四伏,变幻莫测,精于刀者死于刀,精于泳者死于水,精于用计者最终死于别人的计谋。有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办法呢?有,那就是戒止贪欲,不能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作人无一点真恳的念头,便成个花子0,事事皆虚;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