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诸侯根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少的现状却听信鼓吹合纵者
“各国诸侯根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少的现状,却听信鼓吹合纵者的花言巧语,合纵家们互相勾结,互相欺骗说:‘听从我的计谋就可以雄霸天下了。’他们却并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只听信一时的空话,贻误君主,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大王如果不归顺秦国,秦国必定发兵占领宜阳,断绝韩国上党的交通;东进夺取成皋和宜阳,那大王就将失去鸿台宫、桑林苑。秦军封锁成皋、截断上党,那大王的国土岂不是被分割开来了?先归顺秦国就能安全,否则就会招来祸患。
“那种正在制造灾祸却又想得到好报,计谋浅陋而结怨太深,违背秦国去顺从楚国的做法,哪能不灭亡呢?所以替大王您考虑,不如归顺秦国。秦国所希望的,不过是削弱楚国,而能使楚国削弱的,莫过于韩国了。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韩国在地势上占有优势。如今大王可到西方归顺秦国,为敝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会很高兴。这样,攻打楚国而占有它的土地,不但转祸为福,而且取悦了秦王,没有比这更有利的计策了。因此秦王派使臣献书信一封给大王的御史,但愿大王能有明智的裁决。”
韩王说:“有幸承蒙你的教诲,我愿意让韩国做秦国的一个郡县,并修建秦王的行宫,用于春秋祭祀,做东方的藩臣,并将宜阳献给秦国。”
张仪也来到韩国对韩王进行连横政策的游说。他不像苏秦那样通过语言来增强韩王的自信心,树立起一个国家的尊严,而是对韩国进行国弱民贫的分析,着力削弱韩国的自尊心。他的游说策略还是一如既往地威逼利诱,用咄咄逼人的气势来压倒对方,使对方不得不屈服,不得不答应推行他的连横政策,这就是张仪。
而对于韩国来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也是在张仪所代表的强大秦国的威胁之下,在答应了苏秦参加合纵联盟之后,又改弦更张,倒向了张仪这一方。综观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对合纵连横取舍不定,频繁更改国家的对外政策,这也许是它们都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
五国为约而攻秦,楚王为从长②,不能伤秦,兵罢而留于成皋。魏顺谓市丘君曰:“五国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曰:“善。”因遣之。
魏顺南见楚王曰:“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不能伤秦,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交乎?”楚王曰:“奈何?”魏顺曰:“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王令之勿攻市丘。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然则王之轻重必明矣。”故楚王卜交而市丘存。
为五国:赵、楚、魏、燕、韩五国。②从长:合纵联盟的头领。
赵、楚、魏、燕、韩五国联合进攻秦国,楚考烈王做了五国合纵联盟的头领。但这次进攻没有挫伤秦国,于是五国联军停止了进攻,驻扎在成皋。魏顺对市丘的长官说:“五国停止进攻后,必然会来攻打市丘,来弥补军费。您如果资助我,请让我为您阻止诸侯来进攻市丘。”市丘长官说:“好吧。”于是派他出使。
魏顺往南去拜见楚考烈王,说:“大王约集了五个国家的军队往西进攻秦国,但是没有能够挫伤秦国,天下人将因此轻视大王而尊重秦国,因此大王为什么不考验一下诸侯对您的态度呢?”楚考烈王说:“怎么考验呢?”魏顺说:“这次进攻秦国的战争停止以后,五国军队必然会进攻市丘来弥补战争中的损失。大王何不命令他们不要进攻市丘。五国如果尊重您,就会听从您的命令不攻打市丘;如果他们不尊重您,就会违抗您的命令而进攻市丘。这样的话,大王是被轻视还是被重视肯定一目了然了。”楚考烈王按照魏顺的方法来考验五国的态度,而市丘也因此得以保全。
魏顺不仅是个富有忧患意识和前瞻眼光的大臣,也是个很聪明的谋臣。他毫不费力就解除了市丘的隐患。其实,世间的事情并不一定非要大动干戈不可。当然,保全市丘也可以采用战争的形式,但这一定是下下策。而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做,而是靠别人的力量来完成。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多多动脑筋,从成本和效益上来考虑。花费最少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我们应该时刻遵循的一条原则。
秦、韩战于浊泽为,韩氏急。公仲明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 所谓“卜居”即通过问卜来指示自己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屈原被逐三[图]
- 卷八济水上篇的《题解》中已经指出卷七、八两卷虽然都以“济水”[图]
- 斩绝断遂为守门者古代多用断足者担任守门之职东音东方的音乐夏君[图]
- 鹰(lái)鸠指灰脸(kuánɡ)鹰鹰又称为鸠即灰脸鹰[图]
- “各国诸侯根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少的现状却听信鼓吹合纵者[图]
- 大笑之据俞樾考证应作“大而笑之”大以之为大认为它大而无用笑嘲[图]
- 竦身耸身竦通“耸”“止柸治”句《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图]
- 三祖在《信心铭》说“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人与人相[图]
- 震卦第五十一[图]
- 众人闹闹嚷嚷簇拥着徐达也有吓他的也有劝他的一夜何曾得睡?徐达[图]